第(2/3)页 家里已经没有白面了。 刘婉好象听到了大家的心声,故意凶巴巴地说: “我拿米去换白面,你们在这等我一下。” 刘婉一使脸色,大家就不敢说什么了。 五斤白面变成水饺吃完了,大米已经吃了三斤,还有7斤。 刘婉在孩子们的沉默中,背着两斤米,启程前往村头的小卖部换米。 桃源村的村头有一家杂货铺,不大,差不多十五平方米的店面,村民可以在这里买针头线脑,兑换米面粮油。 见刘婉出现,杂货铺的沈大娘没有象村里其它婆娘那样,冲着她翻白眼吐口水。 沈大娘是生意人,讲究和气生财,所以看到刘婉,她贡献出桃源村民罕见的热情,问: “大志媳妇,你要买啥?” 刘婉把袋子里的米递给她,说: “沈大娘,我用两斤米换两斤白面可以吗?” “哟,这么好的米,油润鲜香,是你家自己种的吗?我从没收过这么好的米。一斤换一斤,行。我给你两斤面。” 沈大娘挺实诚的,抓了把米就夸道。 刘婉看到货架上摆了个盐罐,便问: “沈大娘,盐一两多少钱?” “一两一百文钱,你要吗?”沈大娘道,“最近盐涨价了,一两盐涨了两文钱,你要是早几天来,还能便宜两文钱。” “哦,我家还有盐,就是问问,吃完了再来买。” 刘婉一听盐这么贵,真是打扰了。 她身上连一文钱都没有,还100文钱呢? 沈大娘见刘婉面露尴尬之色,也不说什么强买强卖的话,或者说嘲讽刘婉盐都买不起的话。 村里穷人居多,这种窘迫的样子她见惯了,也不会存在看不起谁的心思。 刘婉换了面条就回家了。 面条到手,刘婉让王孝揉面,把面发好后,吴慧开水也烧开了。 刘婉将整团面块拿在手里,然后拿着菜刀,直接削面皮。 面皮差不多两指宽,薄如纸,掉滚水后,在锅里上下翻滚,煞是好看。 刘婉动作娴熟,这是她自身的技能,倒不是系统里学的。 王孝啧啧称赞说:“都不知道娘还会这样做面条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