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考验(3)-《年方八岁,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!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是不是觉得朕挺心狠的?”

    拂晓将至,天边泛起鱼肚白,寒风呼啸下,雪粒在风中如刀片般落下,打在人脸上生疼。

    楚凌身披大氅,立于廊桥之下,任由风雪刮过脸颊,那双深邃眼眸,凝望着远处天际露头的朝阳。

    “陛下!臣断无此想法!”

    黄龙心下大惊,急忙抬手行礼,以至神情有几分恍惚。

    “呵呵…”

    楚凌淡笑摆手,跟随在身旁的李忠,还有众羽林郎官,无不压着心头情绪,低首朝后退去。

    针对前线所奏军情,特别廷议从傍晚持续至拂晓,期间针对内外两大层面,就中枢,地方,边陲,输送,舆情等各环节展开缜密推演,以此将应对之策细化到每个有司,每个人,确保期间纵有万般变数,亦能从容应对。

    当然这一夜的探讨,仅是就当前局势而初拟的大方向,接下来这段时日内,参与特别廷议的核心决策层大臣,要从快拿出各自的实施细则与备选预案,呈送御前统筹权衡。

    这还是应对战况而要做的。

    一个个的本职差事,同样不能有任何差池与纰漏。

    在其位谋其政。

    既然被擢进核心决策层,参与到治理天下的小圈子,掌握权力及影响的同时,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重担。

    要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,就不要在这个圈子里立足。

    楚凌缓步踱至栏边,指尖拂过积雪,“你可曾想过一点,为何朕明知孙河会采取此激进之策,仍却选择其出任征讨东逆主帅?”

    “难道在正统一朝,除却孙河一人外,就没有适合此职的?中枢就不说了,在东域,王昌待了许久,对我朝东域,对叛逆东吁,可以说是了若指掌,为何朕没有选择他挂帅呢?”

    “臣……”

    黄龙露出些许犹豫,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。

    “怎么?”

    楚凌侧首看向黄龙,言语间带有疑惑:“咱们君臣间,难道连讲些真话,都不成了吗?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不是这个意思!”

    黄龙立时道:“依着臣之见,陛下是想给孙河一次机会,毕竟在早些年,陛下初登大宝时,孙河的表现,就人臣而言,其实是有罪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罪,可大可小,关键就看陛下如何圣裁。”

    “孙河挂帅征讨东逆,除却其本事外,还有恐与太皇太后有关,毕竟她老人家在生前,在陛下未登大宝前,对其是颇为看重的。”

    楚凌凝望风雪,眸光微闪,“朕能有今日,离不开她老人家的庇护与力挺,也正因如此,朕愿意给孙河一次改过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朕选择孙河,除却上述这些缘由外,最根本的原因,是征讨东逆一战拖不得,这跟其他强敌对战,镇压内部叛乱不同,可以打上许久。”

    “征讨东逆一战,要的就是一鼓作气势如虎,一切紧密围绕夺取天门七关展开,拿下这七关,东逆就注定要被讨灭,拿不下七关,哪怕拿下六关,独留下一处,这就会给我朝带来变数。”

    是啊。

    黄龙心生感慨,对于这一论调他是完全认同的,天门七关一旦未能全取,东逆便有喘息之机,外联北虏南诏等敌、内结奸佞败类,战事将旷日持久,国力耗损必巨,终使战局不了了之。

    太祖一朝对此征讨东逆未果,根子不就在于此?

    哪怕是每次征讨未果还师,针对内外出现的状况,有目的的去深挖深查,解决掉一批隐藏的内应与隐患,可是等到筹备一定年限,再度要对东逆展开征讨时,又会出现新的状况与问题。

    这就是现实。

    治理天下不是照本宣科的,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改变的,这也就会导致出现别的状况。

    “孙河背负的太多了,但恰是这个,反倒是一次绝佳的契机。”楚凌沉吟了刹那,这才伸手对黄龙说道。
    第(1/3)页